她在集市上仔细观察人们的需求,发现随着季节的变换,小镇上的人们对保暖的衣物需求渐长。
她心里清楚,制作衣物虽然成本较高,但利润也更为可观。
安悦下定决心后,开始着手准备。
她找到卖棉絮和布料的摊主,说道:“老板,我想买些棉絮和布料,您看我这有50文钱,您给我挑些合适的吧。”
摊主看了看她,点了点头说:“行嘞,姑娘,我给你挑些性价比高的。”
接着,她又西处打听,得知有一位手艺不错但家境贫寒的老妇人。
安悦找到老妇人的家,敲了敲门,老妇人打开门,疑惑地问:“姑娘,你是?”
安悦笑着说:“大娘,我听说您的针线活做得特别好,我现在在做些小生意,想做保暖的棉背心,但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,想请您帮忙,我可以给您20文钱的工钱,您看行不行?”
老妇人想了想,自己家里正缺钱,便答应了下来:“行,姑娘,那我就跟着你干吧。”
安悦和老妇人一起,精心制作出了简单却保暖的棉背心。
这些棉背心虽然没有那些大裁缝店制作的精美,但胜在价格实惠。
当她把棉背心拿到集市上售卖时,吸引了不少普通百姓的目光。
一位大叔走上前,拿起一件棉背心,问道:“姑娘,这棉背心怎么卖啊?”
安悦笑着回答:“大叔,这棉背心20文钱一件呢。”
大叔皱了皱眉头说:“20文钱啊,有点贵了,能不能便宜点?”
安悦耐心地解释道:“大叔,这棉背心的棉絮都是好的,而且很保暖,这个价格己经很实惠了。”
旁边一位大娘也说:“姑娘,你看能不能再便宜点,我们普通人家挣钱不容易呢。”
安悦想了想,说:“大娘,这真的是最低价了,您摸摸这棉背心的质量,真的很值这个价。”
最终,还是有不少人认可了安悦的棉背心。
第一天,她就卖出了5件。
这一天的入账金额为5×20 = 100文。
然而,安悦的棉背心生意很快引起了其他裁缝店的注意。
一家裁缝店的老板对手下的伙计说:“你们看那个安悦,一个小丫头片子,做棉背心的生意居然这么好,这可不行,她抢了我们不少生意呢。”
于是,他们几家裁缝店联合起来商量对策,最后决定压低价格,想把安悦挤出市场。
他们把类似的棉背心价格降到了每件15文钱。
安悦得知这个消息后,心里很是担忧。
她知道如果跟着降价,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可能会血本无归。
她找到老妇人,说:“大娘,那些裁缝店把价格降得很低,我们要是跟着降,就赚不到钱了。
我想到了一个办法,我们在棉背心的基础上,添加一些独特的小设计,您看怎么样?”
老妇人问:“姑娘,什么小设计啊?”
安悦说:“比如在领口绣上简单的花纹,这样看起来会更精致一些。
而且啊,我还想推出亲子装的概念,一件大人的棉背心搭配一件小孩的棉背心,只需要30文钱。”
老妇人听了,眼睛一亮,说:“姑娘,这个主意好啊。”
这个创意一经推出,立刻吸引了很多家庭的关注。
一位年轻的媳妇拉着丈夫走到安悦的摊位前,说:“姑娘,你这亲子装的棉背心真不错呢。”
安悦笑着说:“大嫂,是啊,这样一家人穿起来既暖和又好看。”
年轻媳妇问:“那这真的是30文钱一套吗?”
安悦点头说:“是的,大嫂,一套就是30文钱。”
年轻媳妇对丈夫说:“相公,我们买一套吧,给孩子和咱爹都能穿上。”
丈夫也觉得很划算,便说:“行,那就买一套。”
在接下来的西天里,每天都有不少家庭前来购买。
一位大妈带着儿子和儿媳过来,问:“姑娘,这亲子装还有吗?”
安悦说:“有呢,大妈。”
大妈说:“那给我们来一套吧。”
就这样,她每天能卖出8套亲子装。
这西天的入账金额为8×30×4 = 960文。
此时,安悦原本的100文本金,减去80文的投入后还剩20文,加上第一天卖棉背心的100文收入,再加上这西天的960文收入,总金额达到了20 + 100 + 960 = 1080文。